時間階段的區分
新產品的誕生,猶如一粒種子的萌發,經歷了從無到有的蛻變。這一過程,我們可以清晰地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工業設計——外觀形狀的塑造
在這一階段,設計師們如同藝術家般,以創意為筆,繪制出產品的外觀輪廓。工業設計,作為新品的“面子工程”,旨在通過獨特而吸引人的外觀,捕捉消費者的目光,激發其購買欲望。從初步構想產品的外觀雛形,到手繪草圖,再到利用Photoshop、CorelDRAW等平面軟件制作出平面效果圖,最終通過3D建模軟件(如3ds Max、Maya等)打造出產品的三維形象,這一系列步驟,無一不彰顯著工業設計的魅力與匠心。
第二階段:產品結構設計——內部構造的實現
緊隨工業設計之后,產品結構設計接過接力棒,致力于將外觀設計轉化為現實可行的產品。這一階段,設計師們需要深入產品內部,設計卡鉤、螺絲等連接件,以實現部件的組裝;對于具備電器機能的產品(如MP3、DVD等電子產品),還需設計PCB電路板,并為其打造相應的結構支撐。產品結構設計,如同產品的“骨架”,支撐起整個產品的功能實現與穩定運行。在這一過程中,CAD、Pro/E、UG、CATIA、SolidWorks等參數化設計軟件成為設計師們的得力助手,它們不僅具備強大的建模能力,還能與CNC加工等制造工藝無縫對接,確保設計的高效與精準。
目的職能的區分
從目的職能的角度來看,產品工業設計與產品結構設計各司其職,共同推動著新產品的前行。
工業設計:吸引眼球的藝術
工業設計,以其獨特的視覺語言,成為產品與市場對話的橋梁。通過精美的外觀設計,工業設計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審美需求,更在無形中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個引人注目的外觀設計,往往能夠成為產品脫穎而出的關鍵。
產品結構設計:功能實現的基石
與工業設計相比,產品結構設計更注重產品的實用性與功能性。它需要在工業設計的3D表面基礎上,進行深入的內部構造設計,確保產品既美觀又實用。無論是簡單的機械結構,還是復雜的電子系統,產品結構設計都能一一應對,為產品的穩定運行提供堅實的保障。
綜上所述,產品工業設計與產品結構設計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如同雙翼齊飛的鳥兒,共同引領著新產品從概念到實物的飛躍,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優質、更加便捷的產品體驗。